可能會有人已經做好設計,準備外發工廠做出第一個自己的產品(這邊建議是先找專業的公司諮詢在找工廠,免得雙方會鴨子聽雷)。單純做設計或是習慣直接用3D列印出來的產品的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工廠老闆或是業務總是強調一定要開”樣品模”,或許心裡會想,我設計圖都好好的,3D列印樣品也都印出來了,開跟不開有什麼差別呢?
直接進入結論,其他差別非常大…
主要原因有幾個:
1. 測試模具的功能、擺料、產品成本
因為一開始老闆給我們估的價都是依仗著經驗及估算的料重算出來的,工廠自己也需要驗證自己的想法對與錯,另外如果是壓出模具或是有特殊內構件的產品,還是需要先開模具來測試是否跟一開始規畫的一樣,如果有錯,樣品模階段是可以修正的。
2. 產品外觀射出或壓出後跟想像的一不一樣
這一點比較常出現在單純電腦設計或是紙上設計而沒實際列印出來的設計產品(由這點看古早時代沒3D列印機時期的設計師想像力真的很強悍),因為想像圖跟實際產品有時候會有很大的差距,最直觀的就是產品的重量手感等等,這些都是產品設計師很注重的點。
3. 最重要的一點 —-產品有沒有辦法脫模?
很多漂亮的設計圖的角度往往彎彎翹翹,就2D或是3D設計圖上來看都非常的美觀,讓人眼睛一亮,但這些彎彎翹翹的角度往往成為模具設計的致命傷,因為常常會帶有無法順利把產品”拔”出模具的倒鉤角,這在硬料(如塑膠料)的產品上更是不可以失誤的重要關鍵,所以在樣品模常常會測試哪個角度脫模不OK,要更改模具圖甚至是設計圖!
4. 修正到可以順利量產
其實樣品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試誤,並且把產品修正到最符合設計師想像的狀態,有時候比較龜毛的設計師或是公司樣品模會開到6組甚至10組以上,這些都是不斷的在微調細節讓消費者可以拿到最好的產品所做的努力呢!